成立5年的涂鴉智能在物聯網OS之爭中已小有成就,這源于創業初期,團隊對物聯網的清晰認知。在別人做國內市場時,他們選擇跟上智能產品的全球趨勢,瞄準了海外市場;在各大廠商以智能音箱為入口搶占數據資源時,涂鴉選擇為品牌、工廠做技術服務商。
涂鴉走了一條不一樣的道路,如今看來他抓住了物聯網的窗口期。
涂鴉智能的定位是全球化AI+IoT平臺,通過連接消費者、制造品牌、OEM廠商和零售連鎖的智能化需求,為客戶提供一站式人工智能物聯網解決方案。目前,涂鴉智能已累計為超過3萬款“Powered by Tuya”產品賦能,在全屋、酒店、養老、安防、長短租、共享租賃六個行業培育出SaaS級的智慧解決方案,滲透超1萬家商業場景應用。
在8月份,涂鴉智能與家紡制造品牌夢潔達成了“共研智能深睡酒店”的合作。這也意味著涂鴉智能在酒店智能化中能有更多的嘗試,這家深耕“智造”的企業正在服務多方。
一張服務多方的網絡
Q: 涂鴉從哪幾個維度賦能制造企業?
第一是AI技術賦能。如今,產品強調的是體驗度和科技感。比如,涂鴉把智能化的元素融入到夢潔等品牌的床墊里,床墊能夠監測到很多數據,比如孩子是否在家長規定的時間睡覺,還是在玩游戲;老人起床上廁所,一小時過去了還沒回來。
第二是從單品的智能化延伸到整個臥室的智能化。在全球涂鴉都有合作的廠商和品牌,所以涂鴉具備了為豐富產品庫的能力。比如我們可以讓床墊與香薰機、窗簾通過涂鴉的操作系統完成互聯。
第三是升級商業模式,當用戶在酒店、長租公寓等場景體驗了的智能床墊等設備后,會進一步促進產品在C端的零售,也就是從體驗到銷售的商業模式升級。
Q: 涂鴉智能如何賦能品牌方、OEM廠商、消費者以及零售連鎖店?
我們發現,目前為止還找不到一個耳熟能詳的智能家居品牌,有點類似于早期的智能手機。所以現階段有大量的公司希望做一個IoT的智能品牌。因此我們通過軟件和上游廠家供應鏈幫助企業建立品牌產品。而一旦品牌建立,產品最終會被C端消費者體驗。與此同時,涂鴉也完成了廠商、品牌、零售連鎖以及消費者的全產業鏈賦能。
Q: 目前為止涂鴉布局了哪些智能場景,以后要布局的是哪些領域?
涂鴉一直以來都是跟著智能設備的浪潮布局。
最早起來的智能化產業是電工行業,在2015年涂鴉做了智能定時器、智能插座、智能開關,特別是在亞馬遜的商場里有很多Powered by Tuya 的產品;
到了2017年,我們發現照明開始智能化了,涂鴉開始為國內大量的照明企業做智能化的升級。
而我認為,現階段的智能化應該往安防領域布局,因為消費升級后,用戶會對攝像頭等安全設備有需求。
而在未來,我認為需要涉足的場景領域是傳感器、生活用品,比如掃地機器人,甚至是牙刷也可以被智能化。
獨角獸成因
Q: 涂鴉能在五年的時間里成為AI+IoT領域的獨角獸公司,你認為有哪幾部分原因?
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我認為有三個方面的努力:
第一是定位清晰,當行業剛起來的時候,有很多類似于涂鴉這樣的智能服務公司,杭州就不下四十家,但絕大多數的公司是一個軟件公司,研發成本高,項目沒法復制,能處理的訂單量很局限。而用平臺模式的玩法,就能在很多領域建立輸出標準,完成信息對稱,砍掉成本?,F在涂鴉能做到5分鐘完成APP,8小時完成樣品,15天量產。
第二是涂鴉一開始就拓展了海外市場,這也讓涂鴉在現階段建立了海外市場的業務壁壘。
第三是涂鴉從單品技術轉換為全球技術平臺過程中所建立起來的壁壘。因為全球化的平臺意味著,中國生產的一個智能設備需要在其他國家能夠被使用,要保證一個設備在當地能夠在零點幾秒就能迅速響應。
Q: 涂鴉一開始就奔著IoT OS系統去的嗎?
在2014年的時候我們發現了智能硬件的趨勢,當時一群公司都蜂擁到這個賽道,而我們的想法是雙線并進,既要做硬件也要做軟件,于是先做一款智能產品,然后通過這個產品,把產業鏈的閉環走完。所以在一開始,我們的定位就比較清晰。
Q: 當時為什么會想到先打海外市場?
涂鴉的一部分業務來自海外,我們在2015年的時候就做了北美市場,雖然在那個時候,國內很多品牌在談智能,但直到2017年,國內才發布了第一款智能音箱天貓精靈。而在2014年底亞馬遜就已經出了Echo,當時,我們認為這種新的語音交互方式使得圍繞音箱的設備將被智能化,且國外對智能設備的的接受度以及發展要優先于國內,所以我們把業務從北美做到歐洲、澳大利亞再到中國,這是為了抓住智能設備在全球的發展趨勢。
Q: 人工智能企業會面臨同樣的一個問題是數據安全,對于做全球市場的涂鴉來說,如何解決數據安全問題?
我們從2014年下半年,就想到要把各國數據安全的標準用到涂鴉智能的平臺上。因為與單純做國內業務的企業相比,涂鴉要解決的是不同國家對數據安全的標準問題,很多做全球市場的大企業業務受阻就是因為沒有通過GDPR的認證。而涂鴉目前已經通過GDPR的認證并優化內部數據的安全保護和合規要求。通過數據本地化存儲去符合當地的數據安全標準。此外涂鴉會給到用戶隱藏隱私數據的權限。
關于競爭
Q: 數據是AI的土壤,國內市場智能音箱占據先發優勢,他們所爭奪的資源對涂鴉的未來會帶來哪些影響?
智能音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智能硬件。到今天為止也是一款非常熱門的產品。但我們發現音箱在家庭中的作用不是特別大。在國內,一款音箱背后連的設備并不多,從電商平臺能看到,音箱賣了100萬臺,周邊產品銷量并沒有劇增。此外我并不認為智能音箱會成為IoT的唯一入口,消費者的交互方式是多元的。比如在近場,用戶可以用手動的方式打開開關,不需要召喚“小愛同學”,中場可能就需要召喚天貓精靈“打開客廳的燈”,而在遠場,出門后忘關燈了,就需要用手機實現控制。
Q: 涂鴉理解的未來語音交互場景是什么樣的?
智能音箱不是唯一入口是因為它不能滿足每個場景,因為不可能在陽臺、衛生間、客廳等空間都放一個音箱去控制每一個智能家居。語音交互應該是一種基礎能力,會植入到每一個硬件設備,實現萬物互聯。我認為未來語音模組嵌到設備里的便利性遠大于一個實體音箱。
Q: 現在有幾家互聯網巨頭也做了自己的OS系統,你如何看待涂鴉與他們的競爭關系?
首先,涂鴉的業務是面向全球。相比于目前做類似業務的公司,個人認為,涂鴉在海外有非常明顯的優勢。然而從其他維度來看,在行業里確實出現一些互聯網巨頭也在做智能化,但做的模式不太一樣,有的是做封閉的生態,比如用一個APP去控制所有智能化產品,也有通過一個單品(如智能音箱)去做入口,而涂鴉更像是一個AI+IoT平臺,去為各大品牌賦能,為品牌做獨立的APP, 未來哪種模式會成為主流,我不清楚,但我相信站在的品牌方的角度去思考,為產業賦能這件事總不會錯。
關于未來
Q: 涂鴉需要在哪些方面完善生態系統?
生態系統不是設計出來的,是慢慢長出來的,一開始我們聯合工廠做了一些智能產品,但發現他們還有很多個性化需求,因此方案公司、軟件商接入進來了,涂鴉也就從單品到了體系。
在未來,涂鴉平臺上可能會有更多軟件公司、內容公司。比如一些智能烤箱、智能電飯煲等產品需要與菜譜和美食教程結合,內容公司就有了價值。所以,平臺的生態會不斷被完善。
Q: 涂鴉未來將會是一個什么樣的平臺?
我們希望這個平臺像當年的電商一樣大規模普及,就像淘寶一樣,建立自己的平臺標準體系。比如涂鴉為用戶做一款智能設備,不需要自己研發投入,我們會接入方案解決商來幫企業做個性化定制。一家硬件公司懂硬件就可以,一個銷售人員也能做一款App,一個制造廠商通過涂鴉智能的平臺就可以將產品做智能化升級。
Q: 涂鴉有上市的計劃時間嗎?
我覺得可以關注這么幾個信息,第一,從2015年到現在,涂鴉每年都是百分之幾百的業績增長率;第二,從整個行業來看,智能化剛剛開始,哪怕是早期的智能化產品(燈、插座、開關),其智能化率還沒超過5%,這是一個極大的市場;第三,涂鴉在行業里面已經有了領先優勢,商業模式也很正向。所以我們還沒有明確的上市時間,涂鴉會把時間和精力聚焦在業務上。